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社局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全力应对疫情冲击,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保民生政策组合拳,全力以赴抓复工复产,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人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2020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战疫情、保民生,千方百计助力复工复产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送政策到企业,纾解企业困难,提振企业信心,举办“推进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宣讲会,邀请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等20多家规上企业参加会议,为企业“扫盲点”和“补不足”,保障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政策宣传,对上年已申领失业保险稳岗的155家企业逐一电话告知申请办理,将稳岗补贴审核时间由每年1次调整为每周1次,快审快结。对2456间申请稳岗补贴企业的基本条件、补贴金额进行审核,发放稳岗补贴金额1469.73万元。强化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宣传,依托各街镇人社所和线上宣传渠道,倡议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一次性吸纳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工资补贴等。
二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成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清单并动态更新。大力支持企业稳岗,率先在全市开展“以工代训”补贴和“适岗培训”补贴审批发放工作,发放以工代训补贴3925.90万元,惠及101家企业78518人,发放适岗培训补贴2339.43万,惠及280家企业23450人,帮助企业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素质、稳定员工队伍,受到企业广泛好评。重点保障“五类”企业行业用工,发放生产配送防疫急需物资企业一次吸纳就业补贴58万元,惠及劳动者580人;发放疫情防控期间工资补贴13.98万元,惠及劳动者95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发放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补贴10人。组织引导劳动者有序返岗、跨区域定向招聘等,迅速畅通线上网络招聘渠道,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等各种方式广泛发布招聘信息,提高招聘会知晓度和覆盖面。
三是做好劳动关系权益保障工作。在清城发布微信公众号、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公开渠道发布《清城区疫情防控期间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指引》,加大微信、QQ等线上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力度,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加大劳动调解力度,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提倡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等方式保留劳动关系。今年我区未发生因疫情防控引起的重大劳资纠纷事件。
(二)优政策、强措施,释放就业创业新动能
全面贯彻“促进就业九条2.0版”,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升技能培训效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大力开展线上适岗培训和以工代训等举措,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保障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9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控制在目标任务之内。
一是稳定存量就业。大力加强政策宣传,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抓实创业担保贷款,抓好各项补贴发放。采取快审、快办、快结工作原则,迅速审核发放相关就业创业补贴。发放就业创业类补贴915.36万元,共3333人次受惠。有序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确保鉴定考核质量,共组织开展311场技能鉴定,考核11407人,核发职业资格证书6006本。率先在全市范围率先个人技能提升补贴全网化审批,实现个人申请“免跑腿”,发放个人技能提升补贴337.23万元,累计2131人次受惠(其中发放“粤菜师傅”相关补贴512人64.08万,发放“南粤家政”相关补贴937人123.08万;发放“农村电商”相关补贴18人1.44万)。审批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笔合计1691万元。
二是扩大新增就业。线上线下齐发力,配合国家、省和市“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发挥政府、市场合力,为劳动者提供多岗位信息,畅通企业用工渠道。组织各类招聘会16场,共发布用工信息2万条,发布招聘岗位20400个。对登记求职人员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转变求职观念,提高岗位适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49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2人,新增吸纳本省劳动力3832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43人,促进成功创业428人带动就业1716人。
三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办理2105名大中专毕业生网上报到手续,对我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电话跟踪服务,已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1939人,实现就业率达到92%。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全区目前共有“三支一扶”大学生19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技能扶贫力度,全力做好就业扶贫,我区有劳动力贫困人数298人,已实现就业282人。开展扶贫技能培训班4场,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310人次,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2场,全区共建立扶贫车间3个。落实社会帮扶救助,组织各街镇开展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8期,培训182人;联合区残疾人联合会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84人。发放盲人按摩机构稳就业补贴18家合计13.1万元,惠及23人。
(三)保民生、促发展,完成社会保障新使命
持续做好工伤认定工作。联同市社保局清城直属分局到工地开展工伤保险宣传活动,现场张贴宣传画报20张并派发工伤保险宣传小册子和宣传扑克200份。受理工伤案件1000宗,已认定工伤932宗,结案率93.2%,未有案件超期。开展工伤调解48宗,工伤行政诉讼案件13宗,行政复议案件6宗。
(四)优环境、聚人才,站上人才人事新平台
坚持“高、精、尖、缺”导向,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一是建立完善人才储备机制。成立清城区人才储备中心,配备21个事业编制专项用于引进紧缺人才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编制激励作用,用好、用足、用活人才政策。首批12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相关工作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已有11人办理入职手续。二是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印发《清城区“凤聚清城”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积极协助区人才办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建立灵活柔性的人才引进体制,全力推进已入选的省“扬帆计划”、市“起航计划”和区“引凤计划”人才项目8项,其中“再生铜都”人才项目列入省第三轮优秀人才项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互联网+工业设计”等2个人才项目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共评选出优秀企业8家,行业优秀人才23人。开展线上人才政策、职称政策宣讲专题讲座6场次,参与企业83家,培训2053人次。全力引进培养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本年度累计入选市“六类”人才12人,发放人才安家费和津贴补贴68.2万元;入选市“三高”人才40人,发放人才补贴170万元。三是加强事编人员、聘员和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管理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招聘工作两手抓、两手硬,顺利完成各类公开招聘工作,做到“疫情防控无漏洞、人事考试零事故”。办理7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手续,办理21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聘用手续、2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备案手续和1376名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手续;办理63名聘员的聘用备案手续,60名聘员的解除聘用备案手续;办理809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聘用备案手续,262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解除聘用备案手续;办理23名临聘人员的解除聘用备案手续。对区交通运输局等10个单位要求增加购买服务人员开展调研和复函等工作,做好区府办等40个单位要求补充聘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的审查核定工作。四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做好日常的档案查阅、借阅和整理工作。按照组织部门要求,切实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回头看”,以及全覆盖工作。
(五)建平台、促和谐,构建劳动关系新形态
一是强化信访办理机制。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专门邀请区司法局走进机关授课;疫情防控期间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普法,在清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清城发布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公布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处理指引,实行“人社干部进工地、进企业、进村居”宣传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处理12345工单2764宗,受理省、市、区各部门转办案件432件,均按期回复。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二是建立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建立防范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1+4”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对重大劳资纠纷、大规模裁员事件实行第一事件处置、第一时间报告。先后开展了“清城区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执法专项行动”2次专项行动,对劳资领域纠纷和隐患进行专项排查,主动巡查用人单位325户,涉及劳动者3532人,未发现发布虚假、歧视性招聘信息、使用童工、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较大程度地减少劳资领域纠纷隐患。规范建设领域用工行为,贯彻落实《清远市建设领域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累计有270个工程项目按规定缴存工资保证金32477.2489万元,其中办理退还的有125家,共退还11974.93万元。
三是做好用工信息备案。准予劳务派遣经营许可新许可30间企业,准予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延续26间企业,准予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变更27间企业,准予注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22间企业(含到期未申请延续),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分公司备案4间,年审98间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单位年度经营情况。审批不定时工作制9间企业共158人,审批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9间企业,8151人。办理未成年工用工登记备案2间企业,14人。
四是调裁结合,用好执法利剑。加强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378宗,为1544名劳动者解决欠薪。创新仲裁调解机制,充分应用微信调解、电话调解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立案受理仲裁案件1073件,结案1050件,结案率97.85%,其中调解结案812件,调解率77.33%;共接待仲裁来访职工约13000人次。
(六)坚持政治统领,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五型支部”和“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一是规范开展机关党组织活动。召开党的建设专题工作会议1次,研究部署党建工作,组织了党组中心组学习14次,召开党员大会4次,党组书记上党课5次,开展组织生活会12次,其中在5月召开“学王烁,战疫情,强自信,战功业”专题组织生活会,9月召开“学习致敬抗疫英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专题组织生活会,11月召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48次。二是多样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各党支部共开展集中学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49次,撰写学习心得215篇。七一期间,开展“久久为功争朝夕担当使命耀党旗”七一主题系列活动,组织我局党员到区检察院党建多功能党建阵地开展学习,党组书记刘艺东同志和各党支部书记围绕“勇于担当、奋发有为”讲党课5次,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11月组织我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英德连樟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樟村路线,邀请老师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党课。三是主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积极开展“五型党支部”创建活动,我局四个党支部均已完成考核验收,成功创建“五型支部”。创新党建学习氛围,更新了党建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弘扬新风。依托阳光人社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新媒体宣传阵地,定期推送学习消息,并在区人力资源市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今年,更新宣传栏5次,上传各类宣传动态40余次,报送组工信息6篇。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劳资领域形势仍然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和整体经济环境对就业工作和劳资关系和谐造成较大冲击,保就业、保权益、保增长工作仍面临挑战;二是对照入珠融湾的工作要求,对照用好“双区驱动效应”的部署,对照省、市工作任务仍然有较大差距,人才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保民生。
扎实做好稳居民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民生任务,是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的坚实基础。一是抓好“促进就业九条”2.0版落地生效,确保我区就业创业稳定的良好局面。继续加强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二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结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扶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优先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措施。加大对贫困户、戒毒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技能晋升培训力度,组织精准扶贫就业培训,扎实推进就业精准扶贫。三是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再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严格就业专项资金的审核、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就业形势。四是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体质量。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各项细节管理,加强对鉴定所的管理和考评员的委派任用,严把鉴定工作质量关。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惠民生促和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一是做好工伤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加大对工伤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业务流程,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加强检查和督导。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检查指导,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劳动合同执行难的问题。三是加强与市人社局、社保局的联动,加大对企业参保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骗保行为。
(三)扩大人力资源供给,聚人才促发展
立足于清城本地与入珠融湾要求,切实做好各类人才招聘和引育工作。一是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推进“人才新政”落地见效,编制《2021——2022年人才工作导向目录》,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系列活动,切实做好六类人才和重点项目申报受理及补贴发放工作。二是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做好我区事业单位2020年年度考核和统计年报工作,把准我区事业单位总体情况。加强聘员和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并做好公开招聘工作。三是落实福利保障。根据省市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做好清城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归并。
(四)推进根治欠薪工作,保障合法权益
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一是保持欠薪治理的高压态势。加大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宣传,营造和谐劳动氛围,落实黑名单管理,推动社会信用建设,开展执法行动,排查劳资纠纷隐患,密切部门联动,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二是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依法依规及时公正处理各类劳资纠纷。指导和协助各街镇基层劳动人事争议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组织开展调解工作,争取将劳动争议多化解在基层,减少争议上访。三是抓好信访工作。全面畅通信访渠道,健全预警排查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监察,落实应急维稳工作。
清远市清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12月30日